Exp Mol Med:蛋白组学揭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修复作用的物质基础
景杰生物/报道
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具有优良的组织修复和保护作用,已经有大量的文章报道了这一现象。与细胞不同,EV不会引起急性免疫排斥,它们可以大量生产并储存直至准备使用。然而,尽管MSC EV的治疗潜力已经得到证实,这一修复功能的产生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
9月10日,国际专业学术期刊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在线刊登了名为“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cquire a stromal modulatory proteomic pattern during differentiation”的学术报道。研究者从组学角度分析了MSC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两者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的蛋白质组,对两者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发现MSC释放的EV具有更为专一且与保护和修复相关的蛋白质。这一数据从组学角度上揭示了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V具有修复作用的物质基础。
研究者使用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方法来鉴定源自PSC(PD-MSC)的EV和来自其亲本iPSC的EV中最丰富的蛋白质。接下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iPSC EV包含调节RNA和microRNA稳定性和蛋白质分选的蛋白质,而PD-MSC EVs富含的蛋白质主要与组织细胞外基质,调节运动,并影响细胞 - 基质粘附相关。
两种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功能分析
此外,与它们各自的细胞相比,iPSC和iPSC EV共享更大比例的蛋白质,而PD-MSC蛋白质组似乎更具特异性。总而言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化期间,与其亲本iPSC EV相比,PD-MSC EV可以获得更具体的一组蛋白质,并且赋予其治疗特性。这一数据从组学角度上揭示了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V具有修复作用的物质基础。
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是近年来干细胞领域及外泌体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青千”谢辉教授在著名的学术期刊Theranostics报道,发现尿液来源干细胞中的外泌体可以通过促进血管生成从而加速糖尿病人伤口修复,并且揭示DMBT1作为一个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可能参与到糖尿病人创伤修复的过程中。
运用蛋白组学能够揭示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的蛋白差异变化,进而揭示其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指导。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研究出现。
参考文献
Alejandro La Greca, et al., (2018),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cquire a stromal modulatory proteomic pattern during differentiation. 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
以上即为今天关于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果,想了解组外泌体蛋白质组学更多信息,或蛋白质组学与修饰组学领域更多运用,可后台点击行业精选-关键词检索,搜索相关学科热点(如外泌体)。
景杰生物提供全面的干细胞、及外泌体蛋白组学技术服务,项目方案详情可咨询当地学术顾问或点击景杰生物-在线客服进行沟通咨询!
▼往期精彩回顾▼
外泌体医学:外泌体相关医学研究统计——蛋白质组学篇
外泌体蛋白组学案例分析:多篇文章解读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的重要研究成果
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蛋白质组学揭示外泌体加速糖尿病人伤口修复
干细胞分化:蛋白组学揭示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肿瘤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胃肠道间质瘤外泌体,开发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
组蛋白乙酰化与外泌体:去酰化修饰酶SIRT6调控细胞的外泌体分泌
外泌体标记物:Hepatology:鉴定血清外泌体中胆管癌相关蛋白标志物
精准医学与蛋白组学
海量文献解读
行业前沿报导
关注/投稿
随时享受科技服务